热门搜索:
热门搜索:
酸洗工艺
在铜合金热轧和热处理的加工过程中,板坯或带坯的表面容易发生氧化,为了清除表面的氧化皮,需酸洗。通常酸洗程序是:酸洗-冷水洗-热水洗-烘干。对于目前采用的酸洗机列工作过程也是要经过这个程序。
生产车间的酸洗工艺有如下要求:对材料表面酸洗要干净,采用有效的酸和酸液的浓度,酸洗时间要短,酸液的利用效率高,要有防污染的措施,以及注意对人身体的防护,考虑废液及产物的回收再利用。
酸洗时主要采用硫酸或与硝酸混合的水溶液,反应过程是:氧化皮被溶解,或被化学反应所生成的气体(氢气的气泡)将氧化皮机械作用而剥离。铜及铜合金与酸液的化学反应式如下:
CuO+H2SO4→CuSO4+H2O
Cu2O+H2SO4→Cu+CuSO4+H2O
Cu+2HNO3→Cu(NO3)2+H2
铜及其合金的表面氧化,最外层是氧化铜CUO,在氧化铜的里面是氧化亚铜Cu2O,氧化亚铜在硫酸中的溶解是很慢的。为了使表面处理的干净,加速氧化亚铜的溶解,要在硫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重铬酸钾K2Cr2O7,或硝酸HNO3。但这样会恶化劳动条件,会使酸槽的寿命降低。其化学反应式为:
K2Cr2O7+2H2SO4+3Cu2O→CuSO4+Cu5(CrO4)2+2H2O+K2SO4
4HNO3+H2SO4+CuO→CuSO4+Cu(NO3)2+2NO2+3N2O
对于表面不易洗净的纯铜、青铜、锌白铜等合金,以及含Be、Si、Ni的铜合金,与稀酸液作用缓慢,可加入0.5%~1%的重铬酸钾。有的为了净化油污和强化酸洗效果,在酸洗液中再加0.5%~1%的盐酸或氢氟酸。
酸洗时间与酸洗液的浓度及温度有关。一般酸洗液的浓度为5%~20%,温度为30~60℃,时间为5~30min。具体可根据酸洗的效果调整,如夏天多为室温,冬天用蒸汽加热,纯铜取上限,黄铜取下限。酸液浓度、温度愈高,产生酸雾愈厉害,对设备、环境、劳动条件等恶化越严重。为了减少烟雾的污染,常在酸洗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缓冲剂,且尽量采用低温酸洗。
酸洗时产生的缺陷有:过酸洗、腐蚀斑点、残留酸迹、水迹等。过酸洗主要是酸液浓度大、温度高、时间长造成的,过酸洗不但产生腐蚀斑点,造成表面品质降低,还会过分的损耗酸和金属。反之,如果酸浓度、温度过低和时间过短,氧化皮会清洗不彻底。残留酸迹、水迹主要是清洗不干净,或干燥不及时、不彻底。为了实现快速酸洗,提高表面品质,出现了采用电解酸洗、超声波酸洗的新方法。
酸洗液在酸洗过程中,浓度会不断的减小,当酸液的硫酸含量小于50~100g/L,含铜量大于8~12g/L时,应及时补充新酸液或更换成新酸液。在配制新酸液时,必须先放水后加酸以确保安全。酸槽中严禁使用铁制工具,以防板带表面产生斑点。更换下来的废酸液可用氨中和处理,提取硫酸铜、铜粉及制成微量元素化肥,也可用电解法获得再生铜和再生酸液。配制酸液时用波美计测量酸的比重。